4000-399-959

周老师:19945046262

首页茶艺知识

茶艺知识

六大茶山之六【易武】

易武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,种茶历史悠久,早在唐代已有濮人(布朗族、佤族、哈尼族等)在易武居住种茶,易武的漫撒山现还保存有几十亩树围超过1.5米,树高达20多米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,这片特大型古茶园茶树树龄已超过千年,是濮人所种。易武茶山包括版纳易武的易田、易武和曼洛三个乡,易武为解放前的镇越县政府所在地,解放后西双版纳州在此设置版纳易武政府,管辖易武、易田、曼洛、曼洒、曼乃、曼黑、曼腊七个乡。 曼洛乡全乡一百多户,六百多人人,包括陈家寨子(汉)、郑家寨子(汉)、郑家梁子(汉)、曼秀(汉)、落水洞

六大茶山之五【倚邦】

倚邦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,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、倚象、勐旺过补远江(小黑江)便进入倚邦山,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,南连蛮砖茶山,西接革登茶山,东临易武茶山,习崆、架布、曼拱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。 倚邦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,有傣、哈尼、彝、布朗、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。 倚邦古茶山至今仍保存着的古茶园总面积为2 950亩。古茶树普遍分枝密,。茶树高3~7米,根基围30~100厘米。叶基楔形,叶长叶宽脉对叶身平或微隆,叶缘平。令人惊喜的是,普查组在这里发现了上百亩连片的小叶种古茶

茶事茶俗--端果碟【Fruit dishes】 回族饮茶习俗。

端果碟【Fruit dishes】 回族饮茶习俗。流行于甘肃河西走廊两侧回族居住区。当地回民待客茶点系由许多盛有干鲜果品的小碟组成,谓之果碟。回族好客重礼节,每逢红白喜事或节假日,有客来访,主人首先双手端出果碟。般由9~13个小碟组成。

茶事茶俗--烧茶【Shaotea】民俗茶饮。

烧茶【Shaotea】民俗茶饮。流行于云南佤族聚居区。制作时先用茶壶将水煮沸,另用一块薄铁板把茶叶烧烤至焦黄出香,将茶倒人开水壶内素沸即成。倒人碗中,敬给客人。茶水苦后有甜,焦中有香。

茶事茶俗--白族三道茶【Three courses tea in Bai nationality】民俗茶饮。

白族三道茶【Three courses tea in Bai nationality】民俗茶饮。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居住地区,起源于公元8世纪南诏时期。“三道茶”为主人依次向宾客敬献苦茶、甜茶、回味茶三种,既清凉解暑、滋阴润肺,又陶情养性,寄寓“一苦、二甜、三回味”的人生哲理。

茶事茶俗--傈僳族雷响茶【CThunderclap tea in Lisu nationality】民俗茶饮。

傈僳族雷响茶【CThunderclap tea in Lisu nationality】民俗茶饮。流行于云南怒江一带傈僳族居住地区。用大瓦罐煨开水,小瓦罐烤饼茶,茶烤香后将开水人熬约5分钟,滤去茶渣,将茶计倒人酥油桶,再加酥油及炒熟的鹅卵石用火烧放人桶内以提高茶汤温度,融化酥油。

茶事茶俗--铜壶茶【opper-kettle tea】民俗茶饮。

铜壶茶【opper-kettle tea】民俗茶饮。流行于云南撒尼族聚居区。泡煮方法:将水倒入铜壶,置于火上,把水烧开,放人茶叶,煮5~10分钟即成。将茶水倒人茶盅,先给客人,以示尊敬。

茶事茶俗--端茶送客【Serve tea to see a guest out】旧时官场陋俗。

端茶送客【Serve tea to see a guest out】旧时官场陋俗。主人端起茶杯就是送客,盛行于清代。官场往来,尤其是上司召见属下,大官接见小官,或一言不合,话不投机,或正事已毕,小官还无告辞之意,大官便双手端起茶杯,堂下侍从见状立即齐呼“送客”,客人不得不起身告辞。

茶事茶俗--客来敬茶【Serve guest a cup of tea】传统茶礼

客来敬茶【Serve guest a cup of tea】传统茶礼。“以茶待客”的习俗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出现。吴兴太守陆纳待客,“所设唯茶果而已”(《晋中兴书》)。
1234567891011 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