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0-399-959

周老师:19945046262

首页茶艺知识文章

绿茶以芽为贵

绿茶以芽为贵,源于历史悠久的贡茶特权制度。自古肉食者鄙,当王权贵族,以炫耀和显贵的心态,爱上茶的时候,他们对名山、名地、单芽茶的追逐和珍爱,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奢靡程度,其残余影响,代代相袭,绵延至今。上好之,下必有甚焉者。为了逢迎、讨好皇帝与王公贵族,经办人对原料的选择和制作,无落花雨中翠芽长。不盛造其极。于是,茶越采越嫩,越采越早,越做越绿。其后果是,官府逼贡,民不聊生。民生之多艰,无奈之悲催,在诗中处处可见。终朝不盈掬,手足皆鳞皴。悲嗟遍空山,草木为不春。亦有, 六安山中雪一尺,黄金如土茶如珠。进例限四月一,三月寒犹刺人骨。

当皇权贵族们,以土豪的心态,夸耀赞美茶芽的莲心、雀舌、鹰爪、明前、社前的时候,民间也不乏清醒的爱茶、懂茶人,他们大声呼吁,好茶不可采得过嫩,也不可采得太早。明代屠隆在《茶笺》里,颇有见地地写道: “采茶不必太细,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;不必太青,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;须谷雨前后,觅成带微绿而圆且厚老为尚。

明清时,最为文人士子推崇的岕茶,其芝芬浮荡,有金石性,色白隽永,而开采时间,非夏前不摘,初试摘者,谓之开园。采自正夏,谓之春茶。其地稍寒,故须待时,此又不当以太迟病之。又有, 界茗产于高山,泽是风露清之气,故为可尚。茶以初出雨前者佳,惟罗岕立夏开园,吴中所贵,梗粗叶厚,有萧箬之气"

对茶研习弥深,我们便会发现,茶芽过嫩、味道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,新梢一芽一叶的茶多酚含量高于单芽茶;决定着茶叶滋味鲜爽的氨基酸,在嫩梗中的含量高于芽叶近三倍之多;反映着茶汤浓醇、厚重滋味的咖啡碱含量,一般以第二叶含量最高。明白了这些细节和奥秘,我们在喝茶时,是否还会仅仅以形美的单芽论品质呢?我每年精制的私房茶,包括野生顾渚紫笋、玉玲珑、狮峰龙井、碧螺春、宝洪茶等等,对茶青的选择,基本控制在一芽一叶至一芽两叶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