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0-399-959

周老师:19945046262

首页茶艺知识文章

浅谈宜兴紫砂壶泥料

紫砂壶所用的紫砂泥料,实际上是一种含铁粘土质粉砂岩的统称,也被称为五色土。可细分成多类,主要的在以下几类:

 

一 紫泥

紫泥,为较常见的紫砂泥,玩茶称为“黑紫泥”,为最常见的泥料之一。

undefined


紫泥矿是上下叠置、分层积聚的,采矿者俗称为头槽、二槽、底槽。清水泥矿位于中层,底槽青矿位于最底层。 

泥性稳定性佳,易掌控;紧密结实,可塑大型塑像,成型较易,作家最喜爱使用之泥料。


紫泥制壶,烧成颜色偏红,泡养以后似红泥料。成壶透气性佳,热淋变色率高,亲茶,易养成。


 

二 清水泥


清水泥是成泥方式。所有泥料都可以用此中方式成泥。

undefined

但是目前市场上颇为流行的“说法”,是紫泥,或者底皂青矿料不添加其它矿料直接成泥的成泥称作“清水泥”。

泥色成熟稳重、端庄肃穆,作品大小皆宜,呈棕紫色调,能安定心灵,亲和力甚佳。


冲茗特性:使透气性佳,热淋变色率高,亲茶性颇符中庸之道,易掌控冲泡时间,养成后更显高贵迷人,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也!

 

三 底槽清

此泥矿名称,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,为恐溷淆,故用其音直译文字,以“底槽青”名之。


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,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。


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,质地特纯,泥质细腻、成色稳重,呈棕色,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。

undefined

 

四  红皮龙

红皮龙蕴藏在地表层,较薄的一层,矿层厚度10-30厘米,因矿层较浅故称为“皮”,而其下矿层走向纵横,称作“龙脉”,故名“红皮龙”。


通说将红皮龙归为大红泥,但从成品效果看,与紫泥差异不大,应该归为紫泥,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老紫泥。


红皮龙是较为特殊的紫泥,色彩审美和颗粒审美的要素较为丰富。


市场知名度较高,但矿料却濒临绝迹,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。

undefined

 

五  绿泥

绿泥产于黄龙山矿脉,是紫砂泥中的夹脂,故有“泥中泥”之称。

产量不多,泥质较嫩,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。原矿色泽为青灰泛绿,成片岩状或粉末状,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。

绿泥矿料由于石英含量高,并经覆盖层长期压实结成坚硬半坚硬的页岩。

故矿料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,属于一种完全解理矿物。


泥矿料因氧化铝成分含量较高,大部分矿料本身颜色又较浅,在与空气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,表面极易氧化产生变色现象

undefined

 


六  青灰段

青灰段,历史上实在并没有这类紫砂泥,而是大家对烧成后偏青灰色紫砂泥的笼统称呼。


青灰段在明代已被开采利用,由于它色泽青穆沉静,砂质如青铁冷凝、致密厚重,材质如碧玉。

一经泡养如青铁古玉质感,柔滑如脂,历来赢得众多玩家喜爱,近年来开采量极少,故成品甚稀。


用这样的青灰段制作的紫砂壶,如果烧制不出问题,泡养效果相当不错,并且有老壶的特殊效果,古朴,粗犷。

undefined

 

七  老段泥


老段泥,段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,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。


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,共生的意义是天然形成,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,老段泥是经由长时间窖藏陈腐的熟泥。

老段泥是经过一定陈腐时间的原矿段泥。质坚而温润,烧成后成黄色泛红。

undefined

 

八  白段泥

段泥中还有一种泥料叫做白段。白段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。


段泥原矿目前非常稀贵,现在宜兴制壶人开始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,形成非自然段泥料。


区别于白泥,白段是段泥的一种,都属于甲泥。


而白泥则是与甲泥平级的一种泥,只适合制作砂锅等器件,如果做壶需要人工调配,白段可以不要调配就能制作紫砂壶。

undefined

 

九  芝麻段泥

老段泥是经过一定陈腐时间的原矿段泥。质坚而温润,烧成后成黄色泛红。

其中的黑色颗粒或者是偏红色颗粒在其中非常突出显眼,这也是因为白色颗粒比较少的缘故。


使得总体上底色和颗粒的层次感比较清晰,像是在暗白色薄纱之上点缀的色点。

undefined

 


十  朱泥

朱泥的矿源十分有限。此外,朱泥位于嫩泥矿床的最底层,并且不是整体分布,而是零零星星的状态。

所以,开采时需要旷工用手去“抠“。

所以,无论从本身蕴藏量还是开采的难易程度来看,朱泥都是非常稀有的。

泥可塑性很强,也非常容易成型,但是收缩率高达30%以上,泥性娇,支撑度很差。

烧制的成品率只有7成,所以朱泥经常用来做化妆土,或者烧制器型较小的紫砂壶。

undefined

黑泥


黑泥在历史上称为乌泥,乌泥包括两个品种。


含锰铁量较高的真正乌泥,烧成后的色泽成乌黑色。

原料较为疏松,加工成型须细心、谨慎。


难度:易跳砂、起皱,烧成率中等。

 



十一 大红袍


大红袍与其他矿料不同,不溶于水,不风化,砂性极重,铁含量高,达30%左右。


大红袍泥料细密,手感柔和,红艳夺目,气质高雅,其喜气的味道可以和朱泥媲美,为比较稀少的泥料之一。

易起节皱、开裂、塌陷、变型、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,重者变形起泡,成品率不及二成。


大红袍紫砂壶烧成后,由于泥团粗细悬殊,烧成时体积收缩不一,外表粗颗粒略有凸出,又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。

undefined

undefin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