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0-399-959

周老师:19945046262

首页茶艺知识文章

名人茶事——文徵明

文徵明(1470—1559),明代中叶江南的著名文人。《明史》卷287《文苑三·文徵明》记载:“文徵明,长洲(今苏州)人,初名璧,以字行,更字征仲,别号衡山,父林,温州知府……幼不慧,稍长颖异挺发,学文于吴宽,学书于李应桢,学画于沈周,皆父友也。又与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祯卿辈相切靡刂,名日益著,其为人和而介。”他在明代成化隆庆期间的诗坛成名,是著名的诗人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同时还是一位茶文化的爱好者、弘扬者。他不仅撰写了茶学专著《茶录考》,还写了许多茶诗,并且以茶入画。文徵明的诗歌主要描写平静闲适的生活,诗风也显得疏淡平和。在悠闲的光阴中赏泉、煮茶、品茗是他平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他一生所作的茶诗和与茶相关的叙诗等约在150多首,是明代写茶诗最多的诗人。茶画则有代表作《惠山茶会图》、《品茶图》、《松下品茗图》、《煮茶图》、《林树煎茶图》、《茶具图》等。

undefined

 

文徵明如同江南的其他文人,对于无锡的惠山和惠山泉有着特别的喜爱,每次经过无锡必定游惠山、用惠山泉试茗,写诗作文咏吟,表达他对惠山泉总是难于忘怀的喜爱。

他在代表性的茶诗《煮茶》诗中写道:“绢封阳羡月,瓦缶惠山泉。至味心难忘,闲情手自煎。地炉残雪后,禅榻晚风前。”在还有残雪的地炉上,用瓦缶贮藏的惠山泉水,煮作者珍藏的阳羡茶,在吹着晚风又充满禅意的榻上,品尝着自煎的阳羡茶,此种韵味深长难忘,淡雅悠然。

undefined

 

另一首《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寄茶》诗中写道:“醉思雪乳不能眠,活火砂瓶夜自煎。白绢旋开阳羡月,竹符新调慧山泉。地炉残雪贫陶谷,破屋清风病玉川。莫道年来尘满腹,小窗寒梦已醒然。”(“慧山”通“惠山”)收到朋友寄来的阳羡茶, 文徵明不品尝就不能入眠,用活火、砂瓶、慧山泉水煎阳羡名茶,让文徵明寒夜醒然,多少年来的满腹风尘都烟消云散了。  

 

undefined

 《次夜会茶于家兄处》则描写了一次煮茶清谈的茶会:“慧泉珍重著《茶经》,出品旗枪自义兴。寒夜清谈思雪乳。小炉活火煮溪冰。生涯且复同兄弟,口腹深惭累友朋。诗兴扰人眠不得,更呼童子起烧灯。”在一个寒冷的冬夜,诗人与自己的家兄围坐在小火炉旁,长夜清淡,促膝相叙。他们一边敲冰煮水,一边欣赏煮茶时泛起的雪白乳花散发着阵阵茶香。回想当年陆羽为了写《茶经》考察无锡的惠泉,以及宜兴产地“一旗一枪”的阳羡茶。当下,相伴惟香茗,沟通了脉脉亲情。茶烟飘馨,温暖了寒冷的冬夜,为了口腹之欲,不但打扰了家兄,同样也感念诸多朋友相助。于是诗人夜不能寐,诗兴大发,忙呼茶童起灯写下了这首充满茶香亲情的诗篇。

undefined

  

 

 除写诗外,文徵明还通过绘画来表达他对茶境的深深依恋。他的茶画绝不是只提供烹茶方法与技艺的历史资料,而更注重从画中体现茶人的精神境界。文人在山水相伴中品茗悟道,体验超凡脱俗的境界。


undefined

  

 

 《品茶图》是文徵明在62岁时(嘉靖十年辛卯)所作,画上题有作者手书的小诗:“碧山深处绝纤埃,面面轩窗对水开。谷雨初过茶事好,鼎汤初沸有朋来。”在碧山深处,隔离尘世,坐临水的窗前,谷雨刚过,春风吹拂,和来访的朋友(陆师道)烧水煮茶,相对品茗,其情其境,令人忘却尘世的烦恼。


undefined 

 

另一幅《煮茶图》上,则写有十首五律小诗,所作的缘由是:“嘉靖十三年岁在甲午谷雨前三日,天池、虎丘茶事最盛。余方抱疾,偃息一室,弗能往与好事者同为品试之。会佳友念我,走惠二三种,乃汲泉吹火烹啜之。辄自第其高下,以适其幽闲之趣。偶忆唐贤皮、陆辈《茶具十咏》,因追次焉。非敢窃附于二贤后,聊以寄一时之兴耳。漫为小图,遂录其上。 ”